
春茶銷售遇冷 茶葉價格低迷(網絡配圖)
最近一段時間是春茶生產銷售旺季,很多茶葉經銷商來安徽石臺縣收購鮮葉加工成干茶對外銷售。一位茶葉經銷商告訴記者:
茶葉經銷商:去年像這樣的茶葉,鮮葉一斤要賣二十五、二十六塊。今年就十塊了。
茶葉經銷商:就是干茶賣不動,具體的原因我也搞不清楚。這一個茶季比往年同期相比,干茶價格下降了50%還不止。
由于鮮葉價格太低,很多茶農冒雨奔波于各個收購點之間,希望能賣個可以接受的價錢。茶農汪東發:
汪東發:要價要的高一點,采茶葉采得可憐,對吧?他們開價11、12塊錢一斤。便宜了一點,這是高山茶葉。
茶農徐招紅:以往能有兩萬多塊,現在還沒有弄到一萬多塊錢。
石臺縣高山茶園多,再加上前段時間的低溫多雨天氣,茶產量與去年相比減產2成以上。茶葉經銷商們告訴記者,根據以往的經驗,茶葉產量下降了,價格會有所上漲,然而,今年中高檔茶葉價格卻大幅下降,讓大家始料未及。
茶葉經銷商:去年的茶賣不出去,今年的茶價肯定要往下壓一點。一斤干貨最起碼下降了30多塊錢。
原來,受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2015年,茶葉銷售市場低迷,很多茶企庫存了大量干茶。石臺縣仙寓鎮有茶廠70多家,年產干茶6萬斤。去年總共積壓了5千多斤干茶。利源村村民檀世進家的加工廠年產干茶幾千斤。老檀是個有心人,前兩年看到綠茶市場行情持續走低,他重點轉向發展白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檀世進:今年白茶的產量比去年要多一點,今年的產量能夠達上一千多斤干茶,我們以白茶為主,綠茶我們一般的很少搞了。
春茶銷售遇冷,讓茶農們措手不及。不過,大伙對未來仍然充滿信心。
茶農徐招紅:希望永遠在前面,對不對?一切向前看。
茶農汪東發:肯定還要發展茶葉,那農民茶葉要不種就不行,家庭經濟來源,茶葉是主要的。
在安徽黃山,老謝家茶葉董事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山毛峰傳承人謝四十也是眾多茶農中的一份子。因為出身農民,對茶農的艱辛感同身受,面對如今蕭條的茶葉市場,謝四十的壓力同樣很大。
謝四十:虧本,2015年賠了300多萬,2014年賠了260多萬,2016年還得繼續賠。
記者:那怎么辦呢?
謝四十:政府補貼能給補貼,補上就不賠了,如果沒有政府財政資金補貼,肯定茶企建設不下去。
黃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茶葉站站長許乃新研究黃山市茶葉產業十幾年了,回想起毛峰曾經的輝煌,他用了“高端”一詞來形容,那時,毛峰在市場上的價格可以賣到一斤幾萬元,盡管如此,前來團購的客戶還是絡繹不絕。許乃新告訴記者,2012年八項規定出臺以后,這樣趨之若鶩的景象再也沒發生過。
許乃新:實際上現在的高端茶、禮品茶的銷量,不是減少,是大幅縮水,像以前上萬塊錢的茶葉不以為然,現在幾千塊錢茶葉就很難賣了。
為了挽救茶葉市場,近兩年,黃山市開始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減少高端禮品茶的數量,增加中低檔茶的生產量。謝四十表示,不論做什么檔次的茶葉,無論什么時候,企業對茶葉質量的把關,決不能松懈。
謝四十:我認為,中國的茶葉盡管供大于求,把自己的優勢做好,市場還是永遠立于不敗之地。高端的毛峰來講,這兩年,八項規定以后,受了些沖擊,但回歸了理性的自然消費,需求量還是有的,不是沒有啊。關鍵高端品質要達到高端,就會被市場接受。
一邊是市場和效益,一邊是對茶葉理想和信念的堅持,面對困境,如何將市場和茶葉的理想統一,這也是茶葉專家許乃新正在研究的課題:
許乃新:精品一定要有,壓縮高檔茶數量不等于取締,市場上一定要有最好的黃山毛峰。第二企業也不一樣,企業走市場,有不同的目標,做名優茶的,目標就選在高端人群,就瞄準這個團體。然后大家都可以把它做細,做精。(記者王豐 張秋實 池州臺葉路)